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5-847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7-1247/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山东

出版地区 山东

订购价格 700.00

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 国际刊号:1005-8478
  • 国内刊号:37-1247/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继发于高能量损伤的疾病日益增多,伴随着脊柱骨折产生的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也愈发常见,SCI常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减弱或消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小便失禁、造成患者严重病废。由于脊髓损伤病理牵涉到构成脊髓的各种组织的变化,包括灰质、白质、神经细胞、神经纤维、脊髓内血管的病理改变、故脊髓损伤的......

    作者:李广恒;侯筱魁 刊期: 2001- 04

  • 脊髓损伤后继发损伤的机制

    脊髓损伤(SCI)依其病理可分为四种〔1〕,重者为脊髓横断。其次为完全性SCI,其三为不完全SCI,轻者为脊髓震荡。脊髓损伤有两种机制:(1)原发机械损伤,(2)因原发损伤而激发的一种或多种附加损伤而致的继发损伤〔2〕,继发损伤概念是Allen于1911年提出,延用至今。自那时以来,许多其它病理生理机制已提出来说明脊髓组织的进行性自动性伤后损伤,包括(1)血管改变,(2)电介质改变,(3)生化改变......

    作者:赵凤东;王坤正;范顺武 刊期: 2001- 04

  • 髓内针对长骨干骨皮质血供的影响

    髓内针已普遍应用于长骨骨折的治疗。一般来说,不扩髓髓内针对骨内膜的血运破坏较小,手术操作简单;但所用的髓内针较细,强度不够,抗弯能力差。扩髓后置入的髓内针和骨的接触点增加,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但扩髓对营养动脉的破坏较大,还会引起骨的热坏死、血管栓塞。近的研究证明使用扩髓髓内针,骨折愈合的时间比不扩髓髓内针要短〔1~3〕。所以目前在扩髓及不扩髓髓内针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髓内针对长骨干骨皮......

    作者:唐杞衡;姜保国 刊期: 2001- 04

  • 显微外科技术在创伤骨科应用进展

    显微外科技术在我国临床试用于六十年代中期,当时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以及显微缝合针线,国内还未正式生产,多数是采用自行研制的放大镜,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在临床上真正采用制式的成套显微仪器进行手术是七十年代初期,此时国内已研制生产了手术显微镜和显微器械。八十年代,我国显微外科技术的推广应用于临床达到高潮,开展了许多基础研究,尤其是显微解剖学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九十年代......

    作者:王成琪 刊期: 2001- 04

  • 胶原-松质骨载体与成骨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用胶原修饰松质骨载体表面,增加其生物相容性。方法;新鲜牛松质骨经脱脂、H2O2浸渍及部分脱钙处理,制成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载体表面经胶原处理后,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在其表面,分别于4、10和20d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对照组。结果:4d后,松质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粘附生长,20d全部长满,有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细胞没有长满。结论:以MBC作为载体,其表面经胶原处理后与成骨细胞有......

    作者:彭磊;王臻;王庆良;胡蕴玉;孟国林;许永华;李丹;张志培 刊期: 2001- 04

  • 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腺苷A1受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腺苷A1受体的变化。方法:腹侧压迫法造成T13脊髓中度损伤,分别于伤前、伤后10min,1h,4h,24h取伤段脊髓制备成膜受体,采用特异性A1受体放射性配基([3H]CHA)结合,Scatchard分析法测定A1受体的大结合数(Bmax)及解离常数Kd值。结果:脊髓损伤后,代表A1受体亲和力的解离常数Kd值无明显改变,而大结合数在伤后1h显著升高,4h达高峰,24h仍显著......

    作者:张秋林;赵杰;李明;赵定麟;王秋根;侯铁胜;谭文 刊期: 2001- 04

  • 骨形态形成蛋白复合纤维蛋白载体修复全厚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骨形态形成蛋白(BMP)复合纤维蛋白载体修复创伤性全厚关节软骨缺损。方法:60只新西兰家兔,体重2.5~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每侧股骨髌髁关节面低速电钻钻一直径为4mm全厚关节软骨缺损。一侧缺损填充BMP/FS,对照侧缺损填充单纯FS、单纯BMP和空白组,膝关节不做固定,允许笼中自由活动。术后2、4、8、12周空气栓塞分批处死动物,大体观,组织学切片HE染色,S-—100蛋白免疫......

    作者:李益中;葛宝丰;刘兴炎;陈克明;白孟海;王勇 刊期: 2001- 04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IL-6,bFGF的免疫组化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切片,以IL-6、bF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组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FGF染色浅淡;IL-6染色阳性,较对照组染色深,且IL-6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

    作者:范宏斌;王全平;蒋尔鹏;吕荣 刊期: 2001- 04

  •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明确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骨膜中的表达水平,探讨b-FGF在CP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1例CPT病人的25个病变骨膜标本中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正常骨膜(10例),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20例)和纤维瘤病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所有正常骨膜,创伤性假关节标本b-FGF染色均阴性,15例先天胫骨假关节骨膜和6例纤维瘤......

    作者:崔赓;雷伟;马平;吕荣;黄耀添;赵黎 刊期: 2001- 04

  • 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血清中一氧化氮和IL-6水平及意义

    目的:测定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IL-6水平,探讨其意义。方法:8月龄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和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术后第12周测量全身骨密度后处死,取血清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水平、放免法测定IL-6和雌激素水平。结果: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骨密度下降,胫骨骨小梁宽度变窄、间距变宽、小梁占视野面积比降低;血清中雌激素和NO含量显著下降,IL-6......

    作者:韩学哲;许鹏;姚建锋;蔡乾坤;李新友 刊期: 2001- 04